建筑垃圾怎么减量、怎么管理、怎么利用?这些项目这样做→
来源: 海南日报 部分图片来源: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 时间:2021-11-04 22:20:17
“这是我工作过的最干净的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污染大幅度减少,太让人省心了。”10月28日,在海口江东新区东寨新居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余正海一边作业一边感慨。
能让一个在建筑行业工作近30年的工人如此评价,得益于该项目采用的装配式建造方式。
以往,因施工造成的垃圾、废气、扬尘、噪音等污染,一直是建筑工地难以避免的问题,而建筑垃圾的污染尤为严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量建筑垃圾被随意倾倒堆放,对土壤、水质、空气造成污染不说,还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
对正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海南来说,该如何解决建筑垃圾带来的难题?
东寨新居二期的项目施工现场图
改变“老三样”
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减少了扬尘、泥沙、噪音,从源头减量建筑垃圾
“这条路这么干净,能看得出里面实际上有一个工地吗?”站在江东新区红林路临近东寨港大道路段,市民符叶指着一条无名小路说。
这条路的深处就是东寨新居二期的项目施工现场。“以前工地施工时,渣土车、建筑垃圾车进进出出,马路上难免会掉碎屑。现在这工地就处理得很干净。”符叶说。
实际上,很多人对工地的认知还留有“脏乱差”的印象——空气中弥漫的扬尘、四处掉落的泥沙和不绝于耳的噪音,似乎是传统建筑工地不可避免的污染“老三样”。
“但是装配式建筑改变了这一切。”东寨新居二期项目负责人杨爱琦说,该项目工地是以装配式建造为基础打造的“智慧工地”,不仅要生产质量,更要环保施工。
“装配式的建造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扬尘少,开挖土方也不像过去那样蛮横,现场也注重管控裸露土地,不会产生到处都是沙土的现象。”杨爱琦说,装配式建筑带来建造工艺的变革,让“老三样”大变样——盖房子如同搭积木,在工厂里成批、成套地预制房屋构件,然后把构件运到工地一一装配起来,楼房就建成了。
江东新区电白雅居项目效果图
“大量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大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噪音和空气污染。”江东新区电白雅居项目同样是装配式建筑,项目经理谢成说,项目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尽可能把工地的污染降到最低。
据了解,海南已将装配式建筑应用和推广列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四大标志性工程。2020年,全省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达1100万平方米,占全年新建建筑的比例超30%,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约22万吨。
还未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传统工地,只要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也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海南自2017年试行的《海南省商品住宅全装修管理办法》要求,在2017年7月1日(含)后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商品住宅工程,应按绿色建筑及其装配式建造的要求实施全装修。自该办法试行以来,海南全省实现建筑垃圾减量约150万吨。
在一家装配式建筑工厂里,工人正在加工预制构件。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破解“猫鼠游戏”
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以制度约束随意倾倒行为
近年来,海南城乡发展日新月异,老旧小区改造、新房装修、商务楼宇扩张、道路建设、乡村振兴……各地开发建设需求源源不断。尽管海南正在深入推广装配式建筑,但新旧工艺、理念的更迭需要时间——2020年全省新建的建筑里,仍有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传统建造方式。
记者从省住建厅等相关部门了解到,2020年,海南建筑垃圾产出量约为1518万吨——由此带来的建筑垃圾污染问题依然严峻。
10月中旬,有海口市民向媒体投诉:在海甸岛碧海大道附近,有人随意倾倒建筑垃圾。记者在现场看到,成堆的垃圾杂乱地堆放在路边,其中既有塑料布、玻璃碴、旧家具等废旧物品,也有混凝土碎块、木板等建筑垃圾,前后绵延近20米,有不少垃圾还浸泡在污水里。
“这些建筑垃圾在这里堆了两三个月。雨天污水横流,晴天粉尘到处飞。”附近居民钟先生说起这些语气充满了厌恶,“各种垃圾堆积在一起,会生出大量的细菌、微生物,严重的会影响大家的健康,粉尘还会污染空气。”
今年8月,在海口丘海大道延长线智海搅拌站附近,也出现了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情况。在“破窗效应”的带动下,一些生活垃圾也被随意丢在此处,形成了令人侧目的市容污点。
该如何遏制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
“屡禁不止,清理了很快又有人倒。只要有一个人倒,别人就会跟风。”在海口碧海大道一小区外有个建筑垃圾堆放点,该小区物业人员林大海说,当他们发现有人往此处倾倒建筑垃圾时,只能报警或投诉到相关部门,但由于该堆放点位于小区物业的管理范围,投诉后的垃圾清理工作还得物业方来承担,这大大增加了小区的维护成本,令他们头痛不已。
如何禁止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也是不少基层执法人员的烦恼。
“和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大车打交道,就像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海口市美兰区一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说,“我们接到群众的举报赶过去时,人家已经倒完垃圾跑了。我们蹲守在周围,人家就不来,很难抓现行。”
尽管被动,但10月下旬,该执法人员还是将一名正在倾倒建筑垃圾的大车司机抓了个现行。“我们只能让他自己找人清理干净。”该执法人员说,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他们会限时要求责任方先清理垃圾,如果限时完成不了,再采取行政处罚,即执法方先垫钱找第三方清理,再对责任方进行罚款,“基层的执法力度有限,很难约束这类行为,应该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让这一现象得到长效化的治理。”
如这名执法人员所希望的,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为了长效化治理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抛撒等行为,我省开展了一些尝试。
海口市园林和环境卫生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建立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该局草拟了《海口市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联席会议制度》《海口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已经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通过,同时,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该局正加快推进出台《海口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海口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海口市固体废物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将从制度层面,落实各职能部门及属地的管理责任,构建建筑垃圾管理长效机制。
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今年9月1日,海口市园林和环境卫生管理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严管重罚相关责任单位,严防再次出现非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在此过程中逐步规范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办法。
目前,专项整治行动已全面排查海口9个建筑垃圾临时收纳点,关停了2个不规范的收纳点,并督促各区尽快建立1座至2座建筑垃圾转运场或填埋场。
采用传统建造方式的工地,容易产生建筑垃圾、废气、扬尘、噪音等污染。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系统解决方案
加强资源化利用,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建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在治理建筑垃圾污染方面,海南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管理体系不完善、主体责任未压实、分类收集不到位、运输处置不规范、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再生产品推广使用不够等矛盾问题依然突出。
为此,今年8月,参考内地城市的先进经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意见》,从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加快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开展源头减量、通过联动执法加强日常监管等9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全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今年6月出炉的《海南省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十四五”规划(2021-2025)》,提出了要深入推广装配式建筑;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加强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控制,减少建筑行业在生产、施工和拆除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加快海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厂的建设,增加建筑垃圾消纳量;鼓励成立可循环可再生建材机构和联盟,布局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推动海南省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的搭建;优先在市政公用设施和政府投资项目中使用具备推广应用价值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类产品等具体措施,系统性解决建筑垃圾污染问题。海南从顶层设计,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全力以赴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