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东新区湿地——看千姿百态的精灵们“十八般武艺”出圈
来源: 海口日报 时间:2024-05-22 08:36:35
明明是动物,晒晒太阳就能“饱腹”;“树枝”不仅可以走动,身体颜色还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可不是童话故事里的场景,而是生活在海口湿地的动植物们在进化过程中演化出的生存技能。
今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让我们走进椰城的湿地,看看千姿百态的湿地精灵们如何凭借“十八般武艺”出圈,一起探寻海口的生物多样性,感受这里的生态环境之美。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斑腿泛树蛙在树上捕食。
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种质资源圃里,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又开出了小红花。仔细寻找,或许还能发现正躲在树洞中休息的树蛙,它们是生活在树上的“绿色精灵”,喜欢在夜间活动和觅食。
弯腰在靠近红榄李根部的水洼中搜寻,可以看到,一些并不起眼的深绿色“小叶片”不时在水中“飘动”,它们是白边侧足海天牛。这一物种的发现不仅刷新了海南物种分布的新记录,也是在中国大陆的首次记录。最让人惊奇的是,白边侧足海天牛能通过光合作用获取维持生命最根本的能量和有机质。通俗来讲,它们晒晒太阳就能填饱肚子,是软体动物里的“奇葩”。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种质资源圃里,白边侧足海天牛依靠光合作用“果腹”。
与靠“天”吃饭的白边侧足海天牛相比,实行“一妻多夫制”的水雉同样令人过目不忘。今年2月,在同样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三江湾湿地,出现了10只水雉,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到繁衍季节,水雉雌鸟只负责产卵,产完之后离开,再去找下一个伴侣,孵化和养娃的重担则落在雄鸟身上。据了解,如水雉这种“婚配制度”,在整个鸟类族群中是十分罕见的。
生命之美源于自然,自然之美在于生机无限。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朋友”来到海口的湿地里落户,“老朋友”也一年年如约而至。它们如精灵一样悠闲自在,在青山绿水中尽显生物多样性之美,成为海口优良生态环境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