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初验
来源: 海口日报 时间:2025-07-28 09:32:40
每年的7月26日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7月25日上午,在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现场,管护员胡辉堂在红树林间除草时有了惊喜发现:“快看,这桐花树栽下去两年多就开始结果了!”红树挂果,标志着其在野外环境中真正扎下了根。
7月25日,在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现场,管护员在查看桐花树结果情况。
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自2023年初启动,已完成退养还滩2680亩、新植红树林1600亩,并对2815亩幼林进行抚育。项目于今年7月11日通过初步验收。承建方中铁十二局集团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副经理文超表示,新植红树林已于5月初进入为期一年的养护期。
旧貌换新颜 白鹭翩飞红树林
当天上午,在项目现场,郁郁葱葱的红树林间,白鹭正惬意觅食。“以前这里到处是鱼塘,生态环境差,白鹭主要聚集在靠海边的地方。”文超发现,随着鱼塘被推平种上红树林后,鸟儿的脚步也跟着红树林从海边往里面迁移,现在项目处随处可见水鸟。
管护员对红树林苗进行养护。海口日报记者 苏弼坤 摄
生态修复完成后,日常养护和巡林工作成为关键。海口三江红树林省级湿地公园林长制办公室主任宋鑫介绍,公园重点监测植被、动物、水质等生态指标,并为每片红树林建立电子档案,系统记录微地形、植被群落和动物活动的关联数据。巡林工作每周开展2~3次,内容包括统计红树幼苗存活率、监测水鸟种群动态、记录底栖生物多样性,并实时跟踪潮汐变化、海水盐度及互花米草等入侵物种的扩散趋势。
为提高问题处置效率并强化跨部门协作,三江农场牵头成立“湿地保护联盟”,形成多部门联动的保护机制。一方面,与生态环境部门共享卫星遥感数据,协同打击保护区内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联合水务及相关部门维护修复防潮堤和水利设施,同时协同行政执法局建立涉林案件快速响应机制,共同筑牢红树林生态安全防线。
护生态促增收 双赢绘新篇
当前,海口三江红树林省级湿地公园总面积1.3万多亩。湿地公园内及周边分布着不少村落和居民聚集区,平衡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56岁的胡辉堂是当地村民,以前以打鱼为生,现在应聘成为项目部的一名红树林管护员。“主要工作是拔草、补苗,每个月3000多元工资。”环境变好,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让他十分满意。
红树林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成为珍稀物种的天堂,还能创造经济价值,成为增收致富的“金树林”。2022年5月,三江农场的一片人工补植的红树林碳汇量进行交易,实现红树林碳汇交易量3000余吨,交易额达到30余万元,成为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随着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的种植完成,三江农场的红树林面积增加1600亩,蓝碳产生量也将翻番。”宋鑫说。
与美舍河、五源河、潭丰洋等湿地公园不同,海口三江红树林省级湿地公园由三江农场直接管辖。这一独特的管理体制使湿地公园在开发利用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我们将充分发挥红树林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等项目,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让这片红树林真正成为带动当地居民增收的‘金树林’。”行走在红树林间,宋鑫展望着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