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关运作看江东|从“首单试点”到“千亿集群”,打造新型离岸贸易“江东模式”
来源: 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 时间:2025-09-08 08:55:27
2020年12月,海口江东新区企业——山东能源集团旗下兖矿智慧物流通过海南银行完成海南自贸港首单离岸贸易业务。
业务模式:375万美元采购澳大利亚煤炭,经马来西亚中转后销往孟加拉国,全程货物不入境;
技术赋能:通过海南新型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比对航运轨迹、提单物流,实现贸易真实性自动化核验;
制度价值:首单采用“事后审核”机制,验证了“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的可行性,为后续企业提供标准化范本。
该笔首单标志着江东新区成功打通离岸贸易全链条服务,推动自贸港跻身国际离岸贸易枢纽行列。
从首单375万美元的破冰试水,到年规模超百亿美元的产业生态圈,江东新区正以“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打造新型离岸贸易“江东模式”。
PART 01政策创新
构建“信用+离岸贸易”新生态,江东新区立足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针对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难、跨境结算效率低”等痛点,联合华夏、兴业、建设等银行创新推出“信用+离岸贸易”模式。该模式通过三大核心机制突破传统瓶颈:
政银企互认机制:建立动态信用评级体系,对A、B、C档企业实施差异化审核标准,优质企业享受简化流程;
电子化核验体系: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提单全流程跟踪,将国际结算时间从3-7天压缩至1天,效率提升60%以上;
跨境便利化措施:依托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支持跨境人民币结算,推动资金自由流动。
政策落地后,外汇管理部门将银行真实性审核从事前审查转为事后核查,赋予银行更大展业自主权,企业单证审核时间缩短80%。
PART 02规模跃升
从“首单试点”到“千亿集群”,依托制度创新与案例示范,江东新区离岸贸易实现指数级增长:
企业集聚:截至2025年6月,离岸贸易企业达35家,包括中石油、京东等47家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
贸易规模:2024年全年完成离岸贸易额45.07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增至3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产业生态:形成以大宗商品贸易为特色的商贸集群,2024年营收规模超3000亿元,国际能源交易中心集聚全球40余家能源巨头。
PART 03制度深化
打造“互认互信”新标杆,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江东新区推动制度集成创新再升级:
银行互认机制:牵头华夏、建设、兴业等银行建立《离岸贸易优质企业池互认机制》,对信用评级A类企业实行“白名单”管理,免除重复尽调,结算效率再提50%;
全球数据协同:与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合作,推广电子提单至46单大宗散货交易(货量超750万吨),联动境外港口、海关实现数据互认;
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事前准入+事中监控+事后查验”三维风控模型,对接全球5000个港口及23万艘货船数据,实时追踪贸易动态。
PART 04未来展望
从“区域性枢纽”到“全球定价中心”,江东新区将持续深化“江东模式”的全球竞争力:
拓展应用场景:将电子提单覆盖至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领域,争夺国际定价话语权;
政策红利释放:落实15%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优惠,吸引全球贸易结算总部入驻;
数字化跃迁:推动“贸易验真系统”3.0升级,整合人工智能与跨境数据流,构建亚太离岸贸易数字服务中心。